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彭雨薇)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,良好的信用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实现企业良性发展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促进失信企业自我纠错、主动自新,益阳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开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,通过规范、透明的修复程序,帮助符合条件的受行政处罚企业重塑信用,激发市场活力,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10月,益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专窗,提供咨询、导办、帮办等现场服务。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《信用修复操作指南》,通过“信用益阳”网站和公众号进行发布,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,详细解读修复流程、条件和所需材料等事项,并在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专窗放置了500份《信用修复操作指南》,供修复企业查阅。市发展改革委还要求各级相关部门执行“双书同达”(行政处罚决定书、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)工作机制,及时提醒失信主体依法纠正失信行为、履行相关义务,并告知信用修复办理流程、注意事项等。
同时,市发展改革委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(2024年10月10日—2024年11月10日)的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清零行动,梳理出近三年共计4294条需修复的行政处罚,并向各责任部门印发了《关于协同开展“信用中国”网站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责任部门积极引导本行业、本区域有行政处罚信用信息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,力争在活动期限内存量清零。
截至目前,全市共为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1279次,信用修复通过率达到100%。修复领域涉及医药、交通、消防、应急、税务、文旅、卫健等行业,企业积极履行行政处罚决定、认真整改违法行为,展现了良好的信用修复态度和实际行动。通过信用修复,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进一步提升,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,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,为益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。
责编:杨绍银
一审:杨绍银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